本文相关基金

更多

相关资讯

嘉实动态

为什么说大产业趋势前不要做机会主义者?

字体大小:

姚志鹏

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

作者简介: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。北京大学理学学士,清华-MIT国际工商管理硕士。11年证券从业经验,其中6年投资经验。拥有实业和投资双重经验,曾参与外资半导体企业中国区创建过程。2011年加入嘉实基金,任股票研究员,2016年4月底起担任基金经理。

姚志鹏先生现任嘉实智能汽车股票、嘉实环保低碳股票、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等基金经理。投资风格成长,精于选股,以产业投资视角精选景气度上行产业中具备先锋优势的上市公司。

市场经过迅猛反弹之后,近期又开启震荡格局,很多朋友之前等回调布局的机会,但面对市场波动又难免心生犹豫,开启患得患失模式。

秒懂这个心路历程。因为历史上也屡屡发生,面对新能源这类新兴成长行业,认知不那么完备下,情绪悲喜难免容易跟随市场起伏,所以常会有估值的波动。

我们认为更重要的,是否真的理解这些资产,是否内心深处相信产业大势,而不是短期大涨或大跌之后,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发生很多变化。

一、市场内生修整 不改结构机遇

历史的波折总是相似的。大家会发现每次当市场交易结构恶化的时候,都会有类似的情况。今年前几个月整个偏成长类的行业大幅回撤,但其实行业层面真正影响长期定价的事,基本没发生。更多是来自于对很多问题的担忧,包括宏观经济、地缘政治、疫情等。

从定价因子来看,一两个月的现金流并不影响一个公司的长期定价,但是人心会因为短期影响,在交易层面会有不停的反映。

4月底之后,我们看到比较剧烈的反弹。新能源明显比整个市场反弹更先锋一些,因随担忧消散,大家发现,这个板块可能依然是全年业绩增速最有确定性的,或者说在全市场中排序非常靠前的一些领域。

我们当时也说,4月底中期底部区域基本明确,历史上也没有两个月就结束的一轮行情,但过程中会看到无数的波动。市场从4月底很悲观的过程中企稳、且迅速拉回的时候,信心不足的、短期浮盈的人会有一些卖出动作;加上对一些外部信息的解读,可能会产生一些犹豫。本质上,这是市场内生的调整需求,行业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大的边际变化。

决定市场中长期走势,关键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流动性,从这两者来看我们觉得都是乐观的。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充满活力的经济,依然是全球最有机会的市场。虽然经济在转型过程中,对总量增速不期待太高,但更多结构性机遇凸显。比如像新能源相关的行业,新能源汽车、科技创新等,依然会有更快的增长,是结构性的亮点。

同时流动性上,整个市场对经济稳增长、对中期风险偏好的回归,都有利于市场估值的回升。估值的回暖加上基本面的改善,特别部分景气成长产业较大的提升,对整个市场中长期还是有拉升作用。

二、新兴产业投资三阶段

说回大家的担心,担心经济、担心需求,这在2020年3月份、2021年初也同样发生过。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以我们想象为转移的,有其客观的事实和数据。在当年市场最担心需求的时候,我们看到背后各种大数据显示,不是需求不足,而是需求过热。我们在微观层面也发现很多需求向上的迹象。

我们认为在当下时间点,对很多东西的担忧,跟之前并有太多不同。

不只是新能源汽车,我们会看到历史上大多新兴产业都会有这个过程:

1)刚开始兴奋:大家觉得这个行业很好,一看就是未来的方向,给个不错的估值。看上去行业确实起来了,基本面也不错,股票表现不错。

2)中间质疑:到某个时刻,投资者会突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,开启质疑模式,觉得这个行业模式貌似也不怎么样,好像将来格局也不见得好,行业盈利是不是在高位,估值是不是该杀一杀,然后开始估值收缩,甚至阶段性回到一个很极端的位置。

3)当争议到尾声:这个行业往往在更低估值上迎接增长,迎来周期后一段回报。但恰恰在这个阶段,市场投资者反而会突然消除分歧,开始说这个行业是伟大的行业、伟大的商业模式和好生意。伟大的企业应该有伟大的估值,所以会看到一些每年15倍的资产,市场给到80倍、100倍估值。

我们发现几乎每次历史都是这样,大级别趋势中,早期大家很兴奋,中期突然理性,尾部开始泡沫化。

在中期基本面高增长阶段,市场却开始担心各种因素。历史上,消费电子是在2012年,遇到很多质疑,一个组装的公司模式怎么能涨30倍等讨论。新能源里的光伏,2014年同样遇到质疑,然后我们看到龙头企业后面继续增长超百倍。而到现在大家对光伏反而意见统一了。包括我们说过去几年最重要的消费浪潮高端白酒,一路也面临很多质疑,但鲜有人战胜龙头企业甚至白酒指数。

正如安信策略统计,历史上十年十倍股在涨幅期间最大下跌达到接近70%,平均最大回撤约35%;但80%的收益,由20%的时间决定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波动中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。所以大产业趋势里,也少有人赚到大钱,反复博弈赚到20%甚至亏损出局屡见不鲜。这是我们面对新机遇需要吸取的经验。

三、大趋势前不要做机会主义

所以,我们常说在大的趋势前,不要做机会主义者。

重要的是,识别出它是不是一个阶段中国或者全球重要的产业趋势,识别趋势后就是要跟趋势中优秀企业为伍。

这是个淘汰赛。因为往往当估值收缩的时候,增速一般的行业可能会面临股票长期的熊市,很难回来;但在考验下一些优秀公司、企业盈利极高速的增长的方向,仍然会超越周期,会带来非常卓越的回报。

关键要判断它是不是产业趋势,加上判断产业趋势的位置,确立产业方位感。有的只是过程中周期的摆动,对于产业趋势来说真正需要离开的就是产业趋势到中后端的时候。

对新能源这类新兴产业,主要是对产业趋势和方位的判断:在起点买入,尾声卖出。
我们的投资节奏是,1)在行业萌芽期就去研究,但这时候不出手,萌芽期往往是基于基本面的主题博弈;2)一旦步入到成长期,开始陆续大规模去买入我们的研究成果,进程可能有波折,反复跟踪确认基本面趋势、挖出龙头企业坚定伴随其成长;3)等到行业进入成熟后期、估值高企的时候,离开。
具体到新能源赛道,里面每个细分方向(光伏、风电、新能车等)所处产业周期位置不一样,需要有方位感。有些子行业如新能源汽车,渗透率还在成长起点位置,就不要做机会主义者,不用天天去想短期是不是高点、会不会回落。在大产业趋势的起点,去考虑这个问题,往往容易导致最后错过机会。


要珍视任何一个时代重要的投资机会,不到趋势尾声不要轻易离场。

对于基金投资,看好这一方向,有基础的投资者也可以先打底仓,如果有新的变化,向上的变化加仓;如果波动就去补仓,目标把成本摊下来,着眼长期。

更佛系的,只要产业趋势没走到尾声,就采用定投主题基金的方式,或者适当择时定投。感觉市场没那么热了,就投得多一点,市场热了一点,就比如间隔一个月投或者稍微冷一冷再投。既然是个长期趋势,拉长着眼于长周期后的结果,这可能是比较理智的选择。

*风险提示:基金投资需谨慎。投资人应当阅读《基金合同》《招募说明书》《产品资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,特别是特有风险,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。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,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。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,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、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。


为什么说大产业趋势前不要做机会主义者?

2022-08-04 来源:嘉实基金 关键词: 基金 投资 理财

我们认为更重要的,是否真的理解这些资产,是否内心深处相信产业大势,而不是短期大涨或大跌之后,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发生很多变化。

姚志鹏

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

作者简介: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。北京大学理学学士,清华-MIT国际工商管理硕士。11年证券从业经验,其中6年投资经验。拥有实业和投资双重经验,曾参与外资半导体企业中国区创建过程。2011年加入嘉实基金,任股票研究员,2016年4月底起担任基金经理。

姚志鹏先生现任嘉实智能汽车股票、嘉实环保低碳股票、嘉实新能源新材料股票等基金经理。投资风格成长,精于选股,以产业投资视角精选景气度上行产业中具备先锋优势的上市公司。

市场经过迅猛反弹之后,近期又开启震荡格局,很多朋友之前等回调布局的机会,但面对市场波动又难免心生犹豫,开启患得患失模式。

秒懂这个心路历程。因为历史上也屡屡发生,面对新能源这类新兴成长行业,认知不那么完备下,情绪悲喜难免容易跟随市场起伏,所以常会有估值的波动。

我们认为更重要的,是否真的理解这些资产,是否内心深处相信产业大势,而不是短期大涨或大跌之后,就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发生很多变化。

一、市场内生修整 不改结构机遇

历史的波折总是相似的。大家会发现每次当市场交易结构恶化的时候,都会有类似的情况。今年前几个月整个偏成长类的行业大幅回撤,但其实行业层面真正影响长期定价的事,基本没发生。更多是来自于对很多问题的担忧,包括宏观经济、地缘政治、疫情等。

从定价因子来看,一两个月的现金流并不影响一个公司的长期定价,但是人心会因为短期影响,在交易层面会有不停的反映。

4月底之后,我们看到比较剧烈的反弹。新能源明显比整个市场反弹更先锋一些,因随担忧消散,大家发现,这个板块可能依然是全年业绩增速最有确定性的,或者说在全市场中排序非常靠前的一些领域。

我们当时也说,4月底中期底部区域基本明确,历史上也没有两个月就结束的一轮行情,但过程中会看到无数的波动。市场从4月底很悲观的过程中企稳、且迅速拉回的时候,信心不足的、短期浮盈的人会有一些卖出动作;加上对一些外部信息的解读,可能会产生一些犹豫。本质上,这是市场内生的调整需求,行业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什么特别大的边际变化。

决定市场中长期走势,关键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流动性,从这两者来看我们觉得都是乐观的。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充满活力的经济,依然是全球最有机会的市场。虽然经济在转型过程中,对总量增速不期待太高,但更多结构性机遇凸显。比如像新能源相关的行业,新能源汽车、科技创新等,依然会有更快的增长,是结构性的亮点。

同时流动性上,整个市场对经济稳增长、对中期风险偏好的回归,都有利于市场估值的回升。估值的回暖加上基本面的改善,特别部分景气成长产业较大的提升,对整个市场中长期还是有拉升作用。

二、新兴产业投资三阶段

说回大家的担心,担心经济、担心需求,这在2020年3月份、2021年初也同样发生过。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不以我们想象为转移的,有其客观的事实和数据。在当年市场最担心需求的时候,我们看到背后各种大数据显示,不是需求不足,而是需求过热。我们在微观层面也发现很多需求向上的迹象。

我们认为在当下时间点,对很多东西的担忧,跟之前并有太多不同。

不只是新能源汽车,我们会看到历史上大多新兴产业都会有这个过程:

1)刚开始兴奋:大家觉得这个行业很好,一看就是未来的方向,给个不错的估值。看上去行业确实起来了,基本面也不错,股票表现不错。

2)中间质疑:到某个时刻,投资者会突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,开启质疑模式,觉得这个行业模式貌似也不怎么样,好像将来格局也不见得好,行业盈利是不是在高位,估值是不是该杀一杀,然后开始估值收缩,甚至阶段性回到一个很极端的位置。

3)当争议到尾声:这个行业往往在更低估值上迎接增长,迎来周期后一段回报。但恰恰在这个阶段,市场投资者反而会突然消除分歧,开始说这个行业是伟大的行业、伟大的商业模式和好生意。伟大的企业应该有伟大的估值,所以会看到一些每年15倍的资产,市场给到80倍、100倍估值。

我们发现几乎每次历史都是这样,大级别趋势中,早期大家很兴奋,中期突然理性,尾部开始泡沫化。

在中期基本面高增长阶段,市场却开始担心各种因素。历史上,消费电子是在2012年,遇到很多质疑,一个组装的公司模式怎么能涨30倍等讨论。新能源里的光伏,2014年同样遇到质疑,然后我们看到龙头企业后面继续增长超百倍。而到现在大家对光伏反而意见统一了。包括我们说过去几年最重要的消费浪潮高端白酒,一路也面临很多质疑,但鲜有人战胜龙头企业甚至白酒指数。

正如安信策略统计,历史上十年十倍股在涨幅期间最大下跌达到接近70%,平均最大回撤约35%;但80%的收益,由20%的时间决定,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波动中韬光养晦和卧薪尝胆。所以大产业趋势里,也少有人赚到大钱,反复博弈赚到20%甚至亏损出局屡见不鲜。这是我们面对新机遇需要吸取的经验。

三、大趋势前不要做机会主义

所以,我们常说在大的趋势前,不要做机会主义者。

重要的是,识别出它是不是一个阶段中国或者全球重要的产业趋势,识别趋势后就是要跟趋势中优秀企业为伍。

这是个淘汰赛。因为往往当估值收缩的时候,增速一般的行业可能会面临股票长期的熊市,很难回来;但在考验下一些优秀公司、企业盈利极高速的增长的方向,仍然会超越周期,会带来非常卓越的回报。

关键要判断它是不是产业趋势,加上判断产业趋势的位置,确立产业方位感。有的只是过程中周期的摆动,对于产业趋势来说真正需要离开的就是产业趋势到中后端的时候。

对新能源这类新兴产业,主要是对产业趋势和方位的判断:在起点买入,尾声卖出。
我们的投资节奏是,1)在行业萌芽期就去研究,但这时候不出手,萌芽期往往是基于基本面的主题博弈;2)一旦步入到成长期,开始陆续大规模去买入我们的研究成果,进程可能有波折,反复跟踪确认基本面趋势、挖出龙头企业坚定伴随其成长;3)等到行业进入成熟后期、估值高企的时候,离开。
具体到新能源赛道,里面每个细分方向(光伏、风电、新能车等)所处产业周期位置不一样,需要有方位感。有些子行业如新能源汽车,渗透率还在成长起点位置,就不要做机会主义者,不用天天去想短期是不是高点、会不会回落。在大产业趋势的起点,去考虑这个问题,往往容易导致最后错过机会。


要珍视任何一个时代重要的投资机会,不到趋势尾声不要轻易离场。

对于基金投资,看好这一方向,有基础的投资者也可以先打底仓,如果有新的变化,向上的变化加仓;如果波动就去补仓,目标把成本摊下来,着眼长期。

更佛系的,只要产业趋势没走到尾声,就采用定投主题基金的方式,或者适当择时定投。感觉市场没那么热了,就投得多一点,市场热了一点,就比如间隔一个月投或者稍微冷一冷再投。既然是个长期趋势,拉长着眼于长周期后的结果,这可能是比较理智的选择。

*风险提示:基金投资需谨慎。投资人应当阅读《基金合同》《招募说明书》《产品资料概要》等法律文件,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,特别是特有风险,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、投资经验、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。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、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,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。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,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。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,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、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。